安徽萧县扶贫资金成了唐僧肉
浏览量:386 回帖数:0
1楼
棱镜记者梁春 朱财斗安徽萧县报道
早在2016年6月,记者就接到萧县一些村民投诉:“扶贫工作及扶贫资金弄虚作假,暗箱操作”。当地镇村干部真的敢顶风违纪,胡作乱为吗?为了慎重起见,记者先后数次至该县刘套镇刘套村进行了深入、细致的调查和暗访工作,掌握了大量的数据,事实证明中央的精准扶贫工作在该镇的确是进入了一个盲区。
记者曝光 屡“曝” 难止
安徽省萧县刘套镇位于安徽省最北部,人口约四万九千,辖十个行政村。刘套村是刘套镇□□、经济、文化中心,镇政府的所在地。下辖刘套、月河、靳海、沙庵子四个自然村,人口5858人,耕地面积4958亩。 刘套村南与陈屯村接壤,北与张庄村为邻,东与徐安村相连,西面是萧县杨楼镇。村内有刘套和靳海两个集贸市场,商业贸易发达。刘套村居民主要收入靠经商和外出打工,农民的生活水平居全镇第一。然而,刘套村去年的贫困户就达四百多户,占全村近一半农户。一位知情人告诉记者,刘套村除去快速脱贫的农户外,今年目前还有三百八十四户,七百六十多人口没有脱贫。看到如此庞大的数据,记者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。2013年安徽卫视曝光了萧县刘套镇“分户低保”、“死人吃低保”的违法、违规现象;2014年《民生报》报道了萧县刘套镇村干亲属及单位职工“吃低保”大量事实;2015年《中国新闻报》、《法制晚报》报道了萧县刘套镇刘套村违规、无序低保乱象;2016年《棱镜》再次报道了萧县刘套镇刘套村“人情低保”、“选票低保”的泛滥成灾。然而,这么高密度的曝光率并没有引起县委主要领导的重视,相关涉事镇领导并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。相反,只是将这些责任人调走了事,间接地将违纪官员保护起来,以逃避上级相关部门的追责,逃避媒体的监督,以致国家的精准扶贫资金在刘套镇变成了“唐僧肉”,任由镇村干部拿来换“选票”,惠“兄弟”,结“友帮”……
弄虚作假、优亲厚友的"精准识贫"为什么会在萧县屡“曝”不止呢?萧县领导竟敢如此明目张胆地跟中央政策对着干?他们的底气何来?
群众呼声 屡“呼”难应
记者调查发现,刘套村上报的大部分贫困户对象并不符合条件。形式上,上报的贫困户对象不但村委会集体研究了,还经村民代表大会“顺利通过”, 并进行了所谓“公示”,乍看并无漏洞。
有村民告诉记者,村民代表近亲属百分之九十二以上为“贫困户”。张有德(化名)不无牢骚地对记者说:“你们来有什么用?记者都来多少趟了,曝光多少次了,有用吗?还不是越来越严重!这些所谓的'低保户'哪里还有找到通不过的'理由'? 村民代表和村干部都是靠这些'低保本本'密切联系'群众'呢,哪里还有什么'精准扶贫'?你们跑来跑去的也是瞎子点灯――白费蜡。”我们这里的扶贫干部长期不在家不工作,怎么去入戸,怎么去扶贫,难道镇干部眼瞎吗?一会又围过来一些群众……
镇政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:“基层提供的数据基本上都是领会上级的□□意图编造的,而不是客观现实本来面目的真实反映!精准扶贫的纸质资料和系统数据,大多数和户内的实际情况不符!请谅解我们的苦衷,我们也不想昧着良心弄虚作假,我们也清楚地知道纸上谈兵会有什么样的后果。实在是人在局内身不由己啊!我们也知道在造假,但也无奈,每天都在'添表',走形式,又沒办法,一切为了领导的工作啊。”
就在记者第三次采访准备回北京时,一位叫刘子童(化名)中年汉子赶过来,不无感慨地说:“现在我们这里干部哪有公心、哪讲公道,我们怎么能信服?我们村贫困户上报都是假的,贫困户刘套村百分之八十是党员干部家属及村民代表亲属,镇领导也是睁只眼闭着眼,他们中间有……(报出了一长串刘套村贫困户名单)。我们很多人也去县民政局、县纪委反映情况,可几年来谁也不理,现在的镇村领导比过去越发胆大了,低保扶贫越来越乱了。”
看来,群众的呼声在萧县官老爷眼里只是“耳旁风”了。
精准扶贫 屡“扶”难准
记者查阅了市、县关于贫困户资格条件的相关文件得知,安徽省执行国家标准为,2015年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855元,一年一调整。贫困户识别标准为以农户收入为基本依据,综合考虑住房、教育、健康等情况,通过农户申请、民主评议、公示公告和逐级审核的方式,整户识别。
记者仔细查看了村民提供的该村上报的低保户对象中,按照上述文件规定标准,逐户比对、核实,刘套镇刘套村的确有百分之九十以上并不能被列为贫困户。如:镇清洁工靳某、刘某等年收入仅工资就有万多元,再加上承包地收入已达数万元,但却被“精准”为贫困户,难道仅仅因为他们是村民代表,村干部的“选票”?
王某两户合户享受低保,也被暗箱操作为贫困户。一年青陈某外嫁他乡二年有余也被“识別”为贫困户,一刘姓家有六口人年收入十几万元,被“识别”为贫困户时却少了四口人,这是否就是“萧县特色”的整户识别?象这样具有非常“显著”特征的“低保户”不胜枚举。然而,让记者疑惑的是,这些所谓的“低保户”是如何被刘套镇政府审核通过的呢?村干部和镇领导是怎样的一个“共体”? 镇领导、村干部和“选票”低保户们又是怎样分享“唐僧肉”的呢?这应该是他们的默契和共守的密码,在县领导的“糊里糊涂”治理下,将永远无法得到破解。
□□□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强调,要紧盯脱贫民生领
域,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。七次全会对开展扶贫领域专项整治作出部署,要求对那些胆敢向扶贫等民生款物伸手的要坚决查处。
在中央如此高压状态的扶贫政策下,萧县刘套镇政府依然敢欺上瞒下、移花接木、暗度陈仓,肆无忌惮地送人情“低保户”、选票“低保户”,不能不让记者在萧县倍感凉意。看来,□□□的零容忍之风也难以吹拂到皖北大地啊!
棱镜将对萧县刘套镇“低保户”及贫困户的整改及问责结果进行持续关注。
早在2016年6月,记者就接到萧县一些村民投诉:“扶贫工作及扶贫资金弄虚作假,暗箱操作”。当地镇村干部真的敢顶风违纪,胡作乱为吗?为了慎重起见,记者先后数次至该县刘套镇刘套村进行了深入、细致的调查和暗访工作,掌握了大量的数据,事实证明中央的精准扶贫工作在该镇的确是进入了一个盲区。
记者曝光 屡“曝” 难止
安徽省萧县刘套镇位于安徽省最北部,人口约四万九千,辖十个行政村。刘套村是刘套镇□□、经济、文化中心,镇政府的所在地。下辖刘套、月河、靳海、沙庵子四个自然村,人口5858人,耕地面积4958亩。 刘套村南与陈屯村接壤,北与张庄村为邻,东与徐安村相连,西面是萧县杨楼镇。村内有刘套和靳海两个集贸市场,商业贸易发达。刘套村居民主要收入靠经商和外出打工,农民的生活水平居全镇第一。然而,刘套村去年的贫困户就达四百多户,占全村近一半农户。一位知情人告诉记者,刘套村除去快速脱贫的农户外,今年目前还有三百八十四户,七百六十多人口没有脱贫。看到如此庞大的数据,记者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。2013年安徽卫视曝光了萧县刘套镇“分户低保”、“死人吃低保”的违法、违规现象;2014年《民生报》报道了萧县刘套镇村干亲属及单位职工“吃低保”大量事实;2015年《中国新闻报》、《法制晚报》报道了萧县刘套镇刘套村违规、无序低保乱象;2016年《棱镜》再次报道了萧县刘套镇刘套村“人情低保”、“选票低保”的泛滥成灾。然而,这么高密度的曝光率并没有引起县委主要领导的重视,相关涉事镇领导并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。相反,只是将这些责任人调走了事,间接地将违纪官员保护起来,以逃避上级相关部门的追责,逃避媒体的监督,以致国家的精准扶贫资金在刘套镇变成了“唐僧肉”,任由镇村干部拿来换“选票”,惠“兄弟”,结“友帮”……
弄虚作假、优亲厚友的"精准识贫"为什么会在萧县屡“曝”不止呢?萧县领导竟敢如此明目张胆地跟中央政策对着干?他们的底气何来?
群众呼声 屡“呼”难应
记者调查发现,刘套村上报的大部分贫困户对象并不符合条件。形式上,上报的贫困户对象不但村委会集体研究了,还经村民代表大会“顺利通过”, 并进行了所谓“公示”,乍看并无漏洞。
有村民告诉记者,村民代表近亲属百分之九十二以上为“贫困户”。张有德(化名)不无牢骚地对记者说:“你们来有什么用?记者都来多少趟了,曝光多少次了,有用吗?还不是越来越严重!这些所谓的'低保户'哪里还有找到通不过的'理由'? 村民代表和村干部都是靠这些'低保本本'密切联系'群众'呢,哪里还有什么'精准扶贫'?你们跑来跑去的也是瞎子点灯――白费蜡。”我们这里的扶贫干部长期不在家不工作,怎么去入戸,怎么去扶贫,难道镇干部眼瞎吗?一会又围过来一些群众……
镇政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:“基层提供的数据基本上都是领会上级的□□意图编造的,而不是客观现实本来面目的真实反映!精准扶贫的纸质资料和系统数据,大多数和户内的实际情况不符!请谅解我们的苦衷,我们也不想昧着良心弄虚作假,我们也清楚地知道纸上谈兵会有什么样的后果。实在是人在局内身不由己啊!我们也知道在造假,但也无奈,每天都在'添表',走形式,又沒办法,一切为了领导的工作啊。”
就在记者第三次采访准备回北京时,一位叫刘子童(化名)中年汉子赶过来,不无感慨地说:“现在我们这里干部哪有公心、哪讲公道,我们怎么能信服?我们村贫困户上报都是假的,贫困户刘套村百分之八十是党员干部家属及村民代表亲属,镇领导也是睁只眼闭着眼,他们中间有……(报出了一长串刘套村贫困户名单)。我们很多人也去县民政局、县纪委反映情况,可几年来谁也不理,现在的镇村领导比过去越发胆大了,低保扶贫越来越乱了。”
看来,群众的呼声在萧县官老爷眼里只是“耳旁风”了。
精准扶贫 屡“扶”难准
记者查阅了市、县关于贫困户资格条件的相关文件得知,安徽省执行国家标准为,2015年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855元,一年一调整。贫困户识别标准为以农户收入为基本依据,综合考虑住房、教育、健康等情况,通过农户申请、民主评议、公示公告和逐级审核的方式,整户识别。
记者仔细查看了村民提供的该村上报的低保户对象中,按照上述文件规定标准,逐户比对、核实,刘套镇刘套村的确有百分之九十以上并不能被列为贫困户。如:镇清洁工靳某、刘某等年收入仅工资就有万多元,再加上承包地收入已达数万元,但却被“精准”为贫困户,难道仅仅因为他们是村民代表,村干部的“选票”?
王某两户合户享受低保,也被暗箱操作为贫困户。一年青陈某外嫁他乡二年有余也被“识別”为贫困户,一刘姓家有六口人年收入十几万元,被“识别”为贫困户时却少了四口人,这是否就是“萧县特色”的整户识别?象这样具有非常“显著”特征的“低保户”不胜枚举。然而,让记者疑惑的是,这些所谓的“低保户”是如何被刘套镇政府审核通过的呢?村干部和镇领导是怎样的一个“共体”? 镇领导、村干部和“选票”低保户们又是怎样分享“唐僧肉”的呢?这应该是他们的默契和共守的密码,在县领导的“糊里糊涂”治理下,将永远无法得到破解。
□□□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强调,要紧盯脱贫民生领
域,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。七次全会对开展扶贫领域专项整治作出部署,要求对那些胆敢向扶贫等民生款物伸手的要坚决查处。
在中央如此高压状态的扶贫政策下,萧县刘套镇政府依然敢欺上瞒下、移花接木、暗度陈仓,肆无忌惮地送人情“低保户”、选票“低保户”,不能不让记者在萧县倍感凉意。看来,□□□的零容忍之风也难以吹拂到皖北大地啊!
棱镜将对萧县刘套镇“低保户”及贫困户的整改及问责结果进行持续关注。
2017/5/15 16:47:27